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家长学校 > 亲子共读 > 新闻内页

附小家长课堂| 简单有效帮助孩子做好时间管理

[日期:2024-10-31] 作者:德育处 李雪白 次浏览 [字体: ]

附小家长课堂| 简单有效帮助孩子做好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就是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妥帖地处理每一件事,能够高效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并达成较好的效果。

培养一个具有较强时间管理能力的孩子,不仅能够高效地利用好学习的时间,还能合理地安排好休闲的时间,学得轻松、玩得快乐,可能是每一个家长的愿望。

然而,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渐进地渗透和引导,更需要家长耐心地陪伴和鼓励。

作为家长,你可以这样做:

一、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分阶段抓重点

起步阶段(2-7岁):重指导。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模仿性强、自制力弱,要做好起步的指导。刚开可以由家长帮助孩子来制定一天的活动时间: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活动……这样的起步引导,重在鼓励孩子在尝试中学会时间管理的方法,体会时间管理的益处。

参与阶段(7-10岁):重规划日常生活中可以鼓励孩子一起来参与安排每项活动的时间。比如,自主预估完成每一项作业所用的时间;预估查阅资料需要的时间;预估自主活动的时间。预估时间,重在培养孩子对时间的整体规划意识,有意识地做好自我时间管理。

自主阶段(10岁以后):重放手。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不喜欢听从家长的说教,因而可以鼓励孩子独立进行时间管理,比如自主安排好每天的作息时间,包括起床时间、用餐时间、休闲时间、作业时间、运动时间、睡眠时间等,并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激励孩子进一步强化自己的时间管理意识、提升时间管理能力,展现更好的自我。

二、掌握培养良好时间管理能力的小技巧

(一)设定期限

不管大事小事,父母都需要帮助孩子制定出一个明确的时间期限。比如:
“半小时内写好数学作业。”
“你可以玩20分钟的手机。”
“我们要在一周内阅读完这本书。”

可以设置一个闹钟放在孩子身边。这种提醒的方式看似简单,其实也最有效。可以平静地告诉孩子,接下来某段时间需要做些什么,孩子也知道如何执行。
(二)学会守时

培养守时的习惯,就是在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

和同学约好时间玩,提前10分钟出门;

上课提前10分钟进教室;

作业按照老师规定的时间交……

这些小细节,让孩子学会了用主动的方式掌握时间,有计划、不慌乱地面对所有事情。不仅如此,守时它能带给孩子良好的状态。比如孩子上课提前10分钟进教室,这个时间里,他可以整理好课本,更快地进入上课状态。享受守时带来的从容

(三)简单提醒

利用一句简单通用的提醒:“现在是做……的时间”时间管理就是自我管理,终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作为家长,我们只能教给孩子方法,却不能代替孩子管理他们的时间。反复催促就是家长引导孩子一个常见的误区,重复又充满焦虑的声音,让孩子逐渐习惯逃避,更加拖延。例如:孩子上学前,家长总是东一句、西一句催促孩子穿衣服、背书包,又担心孩子东西少带了,再三确认。这会导致哪些后果呢?
    第一,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紧张、焦虑,同时也看到自己无能;

第二,激起孩子的消极抵抗心理:“你越催我慢”;

第三,让孩子失去责任心,大人不提醒,就不会主动去做本该做的事情。
为了避免这种重复的催促,我们需要给孩子一些清晰的指令。告诉孩子到了时间,该做什么事,并把具体的目标明确地告知孩子。

(四)分轻重缓急

根据时间四象限法,人们想做和要做的事情可以分为4类:

A : 重要紧急

B : 重要不紧急

C : 不重要但紧急

D : 不重要不紧急

用一句话总结:做事情一定要分清主次顺序,轻重缓急。有的孩子在生活中,之所以拖拖拉拉,十分散漫,正是因为分不清哪些是当前最该做的事,哪些可以有空再去做。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去重视那些“重要紧急”的事情。你可以和孩子列出具体事项清单,并在这些事情后面重点标注或者按照紧迫性排名。比如对于孩子来说,作业和学习一定是每天必须要完成的事情,我们应该首先安排时间完成

三、家长做好孩子时间管理上的引导者

(一)示范引领

“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 家长可以和孩子各司其职,完成各自的任务,比如孩子做作业、家长做家务,完成后共同欣赏各自的成果还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参与积极性,并即时评价孩子的完成情况,以正向的鼓励引导孩子,凸显示范引领的作用。

(二)耐心陪伴

在指导孩子进行时间管理的过程中,家长的耐心陪伴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当孩子年龄比较小的时候,这样的陪伴更易于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并能帮助孩子形成有序的生活方式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陪伴并非单一地指近距离“陪”在孩子身边,“看”着孩子做事,而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陪伴,既给予孩子方法的指导,又给予孩子自主的空间,以使家长和孩子实现时间管理的共赢。

(三)理性面对

孩子在时间管理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问题,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家长一定要理性面对,辩证剖析,切不可简单粗暴处理。比如,当发现孩子没能准时完成某项活动时,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现象背后的原因,并鼓励孩子自己来修改完善;再如,当孩子提出申请变动某些预设时,要在倾听其想法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调整,使活动更适合孩子。

 

我们一起努力,让孩子一步一步成为时间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