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家长学校 > 亲子共读 > 新闻内页

附小家长课堂|教会孩子“好好生气”

[日期:2024-11-12] 作者:德育处 李雪白 次浏览 [字体: ]

附小家长课堂|教会孩子“好好生气”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让孩子好好生气,也是至关重要的一课。

你的孩子是否有这样的表现?

脾气大还死倔,一不合自己心意就打滚耍赖;

有了情绪就哼哼唧唧,问了又不愿意说;

脾气大,被人轻轻碰一下就要打回去; 

生气了,一言不合就摔门;

……

作为父母,你会如何应对孩子的愤怒与攻击?

A、冷处理,让孩子自己发脾气

B、尝试引导孩子说出为什么生气

C、为了让孩子安静下来,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

D、赶紧平复孩子的情绪,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E、暴力制止,孩子生气,你更生气

F、孩子一发脾气,你就跟他讲道理

 

结果是选A.冷处理,孩子哭到崩溃;B.问一问,越问孩子越气;C.妥协了,孩子下次还这样;D.孩子大了,转移注意力不管用;E.你比孩子更生气,爆发亲子战争;F.讲道理,孩子不听不听……从头看到尾,是不是哪个都想选,但选哪个都不对,真的是太难了。

生气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尤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感到愤怒。孩子偶尔发脾气并不是什么大事,因为生气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反应。家长需要让孩子明白情绪没有对错之分,关键在于他们表达情绪的方式是否恰当教会孩子好好生气,是每个家长都需要面对的挑战。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这样来引导孩子学会好好生气:

第一步  允许孩子生气一会儿

“别生气了,要不要看一集动画片啊?”

家长不应急于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也不应执着于改变孩子的脾气,阻断孩子的愤怒。

“这有什么好生气的,又生气了!”

家长也不应该否定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心里有话说不出,转而用不恰当的肢体语言表达。

“怎么又生气了,脾气这么差!”

家长更不该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强化孩子的愤怒。

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永远开心,其实在孩子生气时,家长应该允许孩子在情绪中停留一段时间,以便他们能够学会自然地处理和释放情绪。很多研究表明,孩子从压力反应中恢复可能需要3045分钟。在这段时间内,家长应保持冷静,给予孩子足够安全的空间来平复情绪。

第二步 平静后与孩子进行复盘

当孩子的情绪开始平复后,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对话,帮助他们描述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分析情绪背后的原因

首先,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包括愤怒、悲伤、委屈等,并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同时,和孩子一起探讨生气的原因,复盘一下当时事件的经过,是什么话语或者行为让自己生气了。最后,在针对孩子情绪的表达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否合理进行沟通,家长可以从自身经验出发,教会孩子认识到发脾气并不能解决问题,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该如何正确有效的应对。通过对话和倾听,可以帮助孩子找到生气的根源,孩子也会感受到自己被理解,知道自己的需求被看到,才能学会通过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与需求。

第三步 帮助孩子找到安全的发泄方式

所有的情绪都是合理的存在,没有错误的情绪,只有不合理的情绪表达方式。作为家长,引导他们在生气的时候以合适的方式释放情绪。例如,可以让孩子学会深呼吸、数数,或者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画画、听音乐等。

对于低段爱脾气的孩子,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宣泄的方式:

角色扮演:让孩子练习如何在愤怒时保持冷静和尊重他人。

冷静游戏:制作绘有深呼吸数到十自己呆会听音乐画画上色写日记跑步捏橡皮泥等合适的行为的卡片,每天五分钟练习感受情绪的冷静。

孩子发脾气时,我们可以接纳孩子的情绪,可是情绪之外的行为,尤其是一些暴力的行为,家长要有自己的底线。

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搞破坏,这应该是我们给孩子划定的发脾气的底线当孩子通过攻击自己或他人来发脾气时,家长要及时干预与制止,并严肃告知孩子:这样的方式是不被允许的

 

每个孩子都能经历生气学会成长!